湖南省雙峰縣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雙峰人才輩出、群英薈萃,先后走出10位兩院院士,“尚賢重才”的理念深植于縣域發展的基因血脈。
近年來,雙峰縣立足“院士之鄉、農機之鄉、書畫之鄉”的獨特稟賦,深入踐行人才引領發展戰略,持續擦亮“鄉情聚英才,智繪新雙峰”人才品牌,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敞開大門,把人才吸引來
走進伍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低分子硫酸軟骨素鈉生產線正在有序作業。“這項技術能領先全球,離不開朱水芳教授團隊的扎根奉獻。”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柔性引才模式,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朱水芳教授帶領團隊以項目合作、技術指導等方式常駐雙峰,推動生物醫藥產業迅速成長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作為“中國農業機械之鄉”,雙峰縣長期面臨丘陵農機適配、節能降耗等行業共性難題。通過推動農友集團與中國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高校組建農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多項技術瓶頸相繼突破,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雙峰縣緊緊圍繞智能農機、綠色鑄(鍛)造、生物醫藥等七大特色產業,以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依托“項目+人才”“技術+團隊”柔性引才機制,充分發揮人才與科技項目的協同效應。油茶果一體化采摘、果園深松追肥、竹制品破壁加工等一批創新技術不斷涌現。在眾多重點產業項目中,均有高校專家團隊“駐點護航”,實現了“引進一個團隊、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領域”的良性發展循環。
2023年9月,雙峰縣舉辦首屆人才發展大會,發布人才政策20條,以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精準對接人才需求。近三年,共引進高學歷(專門)人才41名,聘任“招才引智大使”59名,建立并動態更新雙峰籍在外高層次人才名錄,收錄300余名優秀人才信息。城與才雙向奔赴,推動雙峰步入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快車道。
固本強基,把人才培養好
2024年暑假,一場特別的“院士與學子面對面”活動在雙峰一中舉行。院士不僅分享科研經歷,還與學子們暢聊返鄉創業的機遇。“聽完院士聊科研、談家鄉,我更加堅定了學成歸來、建設雙峰的決心!”活動后,一名雙峰籍大學生由衷感慨道。
讓人才冒得出、長得大、留得住,雙峰縣打出“組合拳”,讓本土人才成主力,外來人才變“家人”。
政策托底保障。每年安排1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用真金白銀獎補“真才實研”;設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專項基金,持續支持本土人才成長。針對農機、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人才,設立“編制池”綠色通道,破解“引才無編、晉升無路”的困境。2024年以來,已為29名醫藥衛生領域緊缺人才落實編制。
借力優勢資源。組織政府、銀行、企業負責人赴發達地區參加政銀企高級研修班,針對油茶種植大戶開設“田間課堂”。推動湖南師大附中與曾國藩學校結對幫扶,實現優質教案共享和師資互派。加強校友聯絡,推動雙峰籍教育人才反哺家鄉,每年開展扶稼堂講壇、科普講座及教師研修等活動,夯實基層教育基礎。
放手使用,讓人才大膽干
醫院診室里耐心問診、企業車間里技術攻關、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在雙峰縣醫療、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戰場上,人才價值鮮活綻放。
醫療惠民暖人心。全縣建成3個緊密型醫共體、醫聯體,“名醫健婁·雙峰在行動”讓省級專家常態化駐點;湘雅醫院和縣婦幼保健院建立婦產科專科聯盟以來,34名專家累計下沉坐診460余人次、帶教手術48臺次、開展學術交流10余次;縣中醫院與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共建“三體一中心”,門診就診數增長24%,全院診療人數增長10%。群眾紛紛稱贊:“以前治不好的慢性病,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治好。”
產業技術上臺階。成立雙峰縣丘陵農機研究院,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擔任技術攻關小組組長,聯合19家科研院所與35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牽頭或參與制訂53個農機國家行業標準,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獎3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13項。科技特派員李鐵輝牽頭研發的移動式循環谷物干燥機入選“2024年湖南省首臺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產品名單”,有效解決糧農“曬谷難”問題。
鄉村振興拓深度。組織科技特派員成立5個產業分團,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和科普培訓300余場。累計推廣運用新技術160余項、新品種128個、開發新產品95個,7000余名農戶靠著“新法子”實現增收。
“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我們堅持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讓各類人才在雙峰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盡情釋放智慧與才華,共同譜寫現代化新雙峰建設的精彩篇章!”雙峰縣委書記李基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