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依托街道社區黨群中心、文體活動室等場所,推行“社區夜校”微培訓模式,打造居民夜間“15分鐘技能培訓圈”。今年以來,開展電商直播、母嬰護理、非遺手造等“社區夜校”微培訓82期,約3500名社區居民參訓學習。
一是構建“雙十兩庫”資源矩陣。積極整合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等各類培訓資源,遴選“十優”職業培訓機構和“十強”特色培訓專業(工種),鼓勵培訓機構品牌化特色化發展。引導職業培訓機構按需定制“微培訓”課程,重點開發社區電商、家政服務、特色面點、非遺手造等實用微培訓項目。面向全市廣泛征集優秀培訓師資和成熟職業培訓項目,建立縣區“培訓師資庫”和“培訓項目庫”,形成普惠性職業培訓資源矩陣。
二是打造“訓評就創”服務閉環。深化“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全鏈條服務,動態調整培訓課程,確保培訓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對于可開展職業技能評價的培訓項目,根據學員意愿,積極組織社會化評價機構開展技能評價服務。指導培訓機構做好培訓后的就業跟蹤服務,推薦適合微創業項目和就近微就業崗位,實現培訓、評價、就業、創業各項服務有機融合銜接。
三是推進“數智融合”精準賦能。持續優化升級“臨沂市職業培訓地圖”數智服務功能,新增“社區微培訓”功能模塊,動態更新社區夜校培訓項目和培訓課程,提供一站式查詢和導航服務,方便勞動者隨時查詢、就近參訓。運用人工智能模型構建數智就業賦能綜合平臺,綜合年齡、學歷、工作經歷、就業失業時間等要素對勞動者進行畫像,智能化推薦匹配社區夜校培訓課程,進一步提升職業培訓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