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淮安訊 (通訊員 晏悅 蔣禮濤)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和結構性就業矛盾,深入實施“技能興淮”行動,加快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持續壯大技能人才隊伍,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產定培,精準構建分類培訓體系。制定出臺“技能興淮”行動方案,聯合教育、民政、住建、商務、農業農村等行業主管部門,面向就業困難人員、青年學子、農業從業人員、淮揚菜廚師等重點群體,分類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聚焦產業發展急需和民生保障緊缺領域,動態優化補貼性培訓目錄。今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8萬人次,其中補貼性培訓超3.9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26萬人,幫助7009名就業困難人員掌握一技之長,助力1.41萬人次企業職工實現技能提升。
以需促改,創新推廣多元培訓模式。聚焦破解勞動者“工學矛盾”,整合各類優質培訓資源,推廣“技能夜校”“節假日技能課堂”“社區培訓微課堂”等靈活多元的培訓模式。依托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打造“群眾點單、政府派單、機構接單”的精準培訓供給機制,開設電子商務、數據標注、人工智能、創業培訓等熱門工種夜間學習課程,去年以來累計辦班223期,培訓學員超8000人次。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企業設備進校園、課程實踐進車間,互派師資開展定向培訓,開設“訂單班”“冠名班”20余個,為產業發展儲備青年技能人才。
以賽促訓,持續優化激勵保障機制。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引領,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才華、交流競技的廣闊舞臺。定期發布職業技能競賽目錄,今年組織開展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競賽38項,新增18名高技能人才納入省卓越技師培育計劃,數量居全省前列。健全技能薪酬體系,在重點企業推行技能津貼、帶徒津貼等激勵措施,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和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