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柚是福建省莆田市的四大名果之一。近日,該市的萬畝柚林又喜迎豐收,總產量達10.5萬噸,產值預計達6.7億元,實現產值、產量的雙提升。喜人成績的背后,是廣大鄉土人才、技能人才在鄉間田野忙碌穿梭的身影、流淌的汗水,也是莆田市不斷優化鄉土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推動人才激活鄉村產業振興“一池春水”的生動實踐。
精準引才,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莆田市緊扣農產品發展技術需求,創新運用“揭榜掛帥”、校政合作、柔性引才等方式,精準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和技能大師,有效破解農業技術難題。近年來,全市推動高校與地方共建鄉村振興研究院3個,簽訂合作協議13項,引進專家人才68名,累計解決農業技術問題50余個。
針對文旦柚產業長期存在的種植技術傳統、果實木質化、裂果率高等問題,莆田市委人才辦靶向施策,繪制“文旦柚產業人才地圖”,實施“一業一策”精準引才計劃,積極對接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助力仙游縣建成鄉村振興研究院,匯聚6名專家團隊人才,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其中,度尾鎮與福建農林大學簽訂校鎮合作協議,設立廖紅教授工作室。廖紅教授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向果農傳授先進種植技術,并針對當地土壤特性,成功研制出文旦柚專用有機肥,顯著提升果品品質與產量。此項技術已帶動920戶種植戶實現人均增收7500元,合計增收超過2760萬元。
系統育才,壯大本土人才隊伍
莆田市積極搭建培育平臺,從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中著力培育“新農人”“土專家”“帶頭人”。今年以來,全市共摸排“新農人”2.7萬人,培訓3424人,通過“新農人”聯農帶農3.5萬人;培養農機一線“土專家”118名,培育國家級鄉村工作名師1人、省級鄉村工匠名師12人;選送74人前往福建農林大學接受本科學歷再教育。
為加快文旦柚產業發展,莆田市將技能培訓課堂設在柚林深處,通過實施“柚技師”培養工程,聯合縣農業農村局、職業中專學校,開設文旦柚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等專題培訓班。推行“師帶徒”模式,由“土專家”“田秀才”結對幫扶新柚農,手把手傳授實踐經驗,為產業發展培育了一支“帶不走”的鄉土人才隊伍。今年以來,已累計培訓柚農2000余人次。
此外,莆田市連續舉辦多屆文旦柚“柚皇爭霸賽”與“推薦官大賽”,以賽促技、以賽促銷,既提升了果品質量,也拓寬了產品銷路。今年的“柚皇”得主、種植大戶仙游縣仙溪果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坤泳感慨:“通過比賽交流,學到了科學管理和現代銷售技巧,我們這些‘老把式’也實現了技術升級。”
用心留才,優化人才服務環境
莆田市創新打造“四個一”數字服務模式,即人才資源“一網歸集”,建成“莆田人才庫”,動態掌握超3萬多條鄉村人才信息,為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人才政策“一鍵匹配”,開發“莆田市人才智慧云平臺”等微信小程序,實現政策智能匹配與精準兌現;人才辦事“一站入口”,開辟人才服務專窗與微信小程序線上平臺,實現申報、審核、資金發放等業務“一網通辦”;人才需求“一呼響應”,搭建供需平臺,發布求職招聘信息,全面提升人才服務效能。
此外,建立醫療保障等關鍵需求的“一對一”跟辦、限時辦結機制,切實解決人才后顧之憂。今年以來,已聯系服務鄉村人才1000余次,協調解決訴求52件。
如今,在各類人才的共同驅動下,文旦柚已從地方特產升級為“富民產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黃金果”。莆田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讓更多人才在廣闊的農村大地施展才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